• 成都广告图.jpg
  • QQ截图20151124152949.pn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文明网区县联盟

成都“好家训”、“好家风”评选活动 饮水思源 富不忘本

发表时间:2014-08-12 07:34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李立光

  导语“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齐家’,也可以称之为‘治家’。‘治家’的中心环节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核心则是培养良好的家风。自古以来,中国文化精神教育重视门楣家风,讲究耕读为本、诗礼传家。好的家风、家训就是一段历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精髓的载体和传承。”

    过花甲的藏族作家意西泽仁和他的女儿意娜,从十几年前开始,就用书信的方式传递着亲情。“粗略算了算,意娜刚上大学的那两年,我和她就有过近百封的书信联系。现在通讯技术发达了,书信更多变成了电子邮件。”意西泽仁告诉记者,其中还有几十封家书被选进自己的散文集——《雪融斋笔谈》中,“书里面专门开辟了一个栏目叫‘父女家书’。”

  记者仔细阅读这一封封书信,或论学习,或论思想,或抒情表意,或谈心聊天,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个文人的才情和一个父亲的温情。“家书是亲情联系的纽带,更是家风传承的载体。”意西泽仁告诉记者,“尚学、修德、明辨、笃实”,这些是他希望女儿能够传承的家风。

  成都首批股民沈建光的言传身教

  饮水思源 富不忘本

  勤俭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俭于财用,节于衣食。——韩非子《韩非子·难二》

  历览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咏史》

  勤俭、感恩、讲理”说起自家的家风,今年74岁的沈建光脱口而出。回忆自己的大半生,沈建光认为,这看似简单的六个字影响了他的一生。沈建光在践行着自家的家风家训,更以身作则为儿女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勤俭持家 40年大衣保存如新

  “小时候家里穷,母亲一个人带我们9兄妹,生活十分困苦。”沈建光回忆,当时家在棚户区,下雨天经常是房顶漏雨,脚踩烂泥。穿的裤子由于长期磨损,膝盖和屁股垫的补丁都是一圈又一圈,割得肉生疼。回忆起曾经的苦日子,沈建光说,“大概因此,家里人都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

  沈建光是成都第一批炒股的人。如今沈家过上了富足的日子,但依然秉承着朴素的传统,就连洗菜、洗脸的水也用水桶留着,以便二次使用。“好日子不要忘了穷日子,再富裕也要节俭持家。”沈建光一直用这句话提醒自己。1968年和妻子结婚一年后,沈建光狠心为夫妻两添置了两件100多元的大衣。昨日,沈建光向记者展示了这件还保存如新的大衣。沈建光说:“衣服买了40多年,累计穿的时间不到一个月,舍不得穿呀,只有特别重要的事情才会穿一下。”

  沈建光还很喜欢《以革命的名义》中列宁的一句台词:“以革命的名义想想过去,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这么多年,沈建光始终不忘节俭,并以此教育子女。

  不忘感恩 网上发帖寻故人

  “做人要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沈建光说,从小母亲就是这样教育他,并用实际行动为他树立了榜样。“由于祖母去世早,年幼的母亲常得姨母照料,长大后母亲对姨母悉心照顾,并经常接到家中居住。”回忆起母亲,沈建光印象最深的是,每次回上海,母亲都要求他们兄妹必须去探望姨母。

  不到20岁,沈建光就外出闯荡。此间,很多人曾向他伸出过援助之手。对于这些曾在他最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的人,沈建光始终心存感恩。沈建光说,“今年年初我让儿子在网上发帖找寻这些故人,希望能找到他们。”沈建光说,当年很多人曾帮助过他,但是如今有的人已经不在了,他希望能在有生之年报答这些故人的恩情。“若他们还在世,我一定要找到。”沈建光如是说道。

  以理育人 跪搓衣板是最严惩罚

  在沈建光的记忆中,母亲几乎没有对他们兄妹动过手,“犯了错从来都是讲道理,绝不动手。”受母亲影响,沈建光对子女的教育也是以理服人,“对他们最大的惩罚,就是跪搓衣板”。

  在沈建光的记忆里,母亲教育方式比较温和。“有一次母亲让弟弟去买米,回来时找的钱差了几块,当时母亲虽然怀疑,但没有立即惩罚弟弟,而是带着他去米店弄清楚情况。”沈建光说,因为母亲的影响,他从不会不问缘由就处罚孩子,做错事了也只是轻罚,绝不动武。在家里,孩子犯错了一般是面壁思过,实在做过分了最严厉的惩罚也只是跪搓衣板。

  成都晚报记者 李华琼 实习生 唐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