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广告图.jpg
  • QQ截图20151124152949.pn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文明网区县联盟

孩子们的作品 让雕塑家忍俊不禁

发表时间:2013-01-22 09:38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李立光
 

  

  “泥巴是没有脾气的。高兴的时候,捏个笑脸,它跟着你笑;难过的时候,你打它几拳头,它也是服服帖帖的。”——朱成名

  由成都市文明办、成都团市委主办,成都晚报志愿者服务总队承办,立足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的“三关爱”志愿服务宗旨,5月31日,成都晚报志愿者服务总队启动关爱农民工子女的行动。昨日,“关爱农民工子女?名师一堂课”的“第二节课”,走进成都市东湖小学,著名雕塑家朱成作为志愿者老师,给孩子们上一堂雕塑课。

  一块泥巴,搓搓揉揉,活灵活现的蜗牛、蘑菇、房子、茶具、饺子、骰子……便出现在小小的课桌上。昨日上午,成都市东湖小学四年级一班的教室里,42个孩子都变成了小小“艺术家”,四川著名雕塑家朱成作为“名师一堂课”的志愿者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做泥塑,让这堂雕塑课,留下了很多笑声和回味。

  敬业朱成

  自备50块雕塑泥 早早到校

  5月31日,足球名将孙博伟给友谊小学的孩子们上了一堂“足球课”,昨日,著名雕塑家朱成又把“雕塑课”带进了成都市东湖小学。

  清晨,不到8点,记者赶到学校时,志愿者朱成已经站在了东湖小学的老式教学楼前,66岁的他换了一件红色的T恤,精神抖擞。孩子们背着书包陆陆续续从他身边走过,走进教室,他微笑地看着孩子们,像个老爷爷一样嘀咕着:“孩子们的书包装得好满,一定很沉。小学生啊,应该让他们多唱唱歌,画点画,再做点雕塑……”

  前日下午,朱成到校详细询问了学生人数后,就赶回家,准备了50块边长约20厘米的立方体雕塑泥,准备给每个孩子发一块,教他们做泥塑。在4年级1班的孩子渐渐来到教室后,朱成叫上几个孩子,和他一起到楼下搬雕塑泥。打开车的后备箱,一块块包好的雕塑泥,让孩子们又惊喜又好奇,孩子们自觉地排成一个纵队,有秩序地接过雕塑泥,“好大一块泥啊!”“好重啊!”“同桌没有来,我要帮他搬一块”,说着笑着,朱成和孩子们把雕塑泥都搬到了课桌上。

  专业朱成

  一件件雕塑作品 让孩子们开了眼界

  8点半,铃声响起,上课啦!雕塑课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听“雕塑的故事”,第二部分是“动手做泥塑”。朱成在投影仪上,开始播放自己精心准备的课件,一件件雕塑品通过图片的形式,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朱成告诉孩子们,自己曾用4万块砖砌成了“宽窄巷子文化墙”,用熊猫粪便做成一座维纳斯雕像,也讲了西班牙艺术大师毕加索用旧自行车的一个车把和一个车座就完成了价值不菲的作品《牛头》,朱成弯下腰笑着对孩子们说,一砖一瓦,一块石头,一个木头,“甚至可乐瓶、玻璃罐,通过你的想象力,都可以成为艺术品喔!”

  小家伙们听得入神,从毕加索到米罗的作品,从三星堆面具到非洲木雕,朱成不光给孩子们讲解了雕塑作品,也把雕塑背后的历史故事,分享给了孩子们。课堂上,在看到“平乐孔明祈福塔”设计图等作品时,孩子们还发出了惊叹声,或许他们小小的心中已经感受到了:雕塑,有时候,美得惊人。

  忘情朱成

  孩子的一个骰子 把朱爷爷逗笑了

  孩子们的好奇心毕竟是藏不住的,在听课的同时,不少孩子都悄悄用手轻轻按了按、摸了摸桌上的雕塑泥。朱成看在眼里,也懂得了孩子们的心,动手做泥塑时间正式开始。

  “捏什么呢?”孩子们问道。“发挥想象,随便捏!”孩子们将裹着泥块的塑料薄膜打开,不少孩子拿出自己的文具,作为辅助工具,铅笔、尺子……摆在了桌上。同学们一边捏着一边问朱成,“我捏个吃的行吗?”“那你就捏个饺子吧!”朱成这么一说,孩子们便开始将泥块分开,小心翼翼地摆弄着。

  令人意外的是,不到5分钟,一个胖胖的小男孩就大声说,“朱爷爷,我做好了!”大伙一看,他直接在泥块的六个面上,分别用手指戳出了1—6个小洞,好家伙,竟然是一个骰子!朱成一下被孩子的天真无邪弄得忍俊不禁。

  动情朱成

  和孩子们诉说自己对“泥巴”的感情

  握着湿湿的泥,孩子们的小手不停地摆弄着,朱成来到每个孩子身前,看着他们慢慢地捏着。“这些泥感觉滑滑的,就好像玩过的橡皮泥……朱爷爷,这是我捏的水壶。”小女孩廖惠玲把自己的雕塑作品捧到朱成面前。朱成端详了一会儿,笑着“指点”:“第一次捏,已经很好了,你可以多捏几个,配成一套。”

  此时,朱爷爷注意到一个小女孩,左手摆弄着图纸,右手摆弄着泥巴。“你在干什么呢?”“我在设计一座房子”。此时,王林夕不紧不慢地对着图纸,细心打磨自己的“房子”,“房顶做好了,再画一扇窗、一扇门……”不一会,这栋房子活灵活现地出现在课桌上,看着她捏的房子,造型简洁,线条流利,朱成赞不绝口地说,“按照图纸创作,这叫做‘设计’,以后争取做设计师!”

  外星人,犀牛,花篮,蜗牛,蘑菇,乌龟,孩子们的想象力天马行空。朱成在孩子们中间穿行,宛如走在绚丽的纯真世界,他对孩子们的每一份创作都给予了鼓励和肯定。“泥巴是没有脾气的。高兴的时候,捏个笑脸,它跟着你笑;难过的时候,你打它几拳头,它也是服服帖帖的。”孩子们开心的笑容打动了朱成,他动情地对孩子们诉说起了自己对泥巴的感情,“我要是一天不捏泥巴,就跟丢了魂似的,心里空荡荡的。”

  一堂课很短暂,当朱成和孩子们合了影,告别走出教室后,有几个小孩子追出了教室,大声说道:“朱爷爷,再见!”朱成连忙回头,挥手,叫孩子们回去,朱成说,这堂课“值得”。记者一再感谢他给孩子们带来的欢乐,朱成只简单回应,“我很开心,这是应该的。”

  美术老师

  以前只能用面粉 谢谢朱老师带来雕塑泥

  在昨天的“名师一堂课”上,除了班上42名孩子以外,教室后面还坐着学校的美术老师徐晓莉,“非常感谢成都晚报志愿者们给我们学校这样一个机会,能让孩子们和老师零距离的与名师交流。”

  徐晓莉说,“看着孩子们捏出的东西都活灵活现的,真的很感动。学校一半以上的学生都是农民工子女,因为学校和孩子的家庭都条件有限,以前在美术课上,如果有雕塑方面的课程,孩子们只能用橡皮泥和面粉捏。有的时候,我让他们带面粉捏,但是孩子们太小,对面粉中水的量掌握不好,常常不能调出可以做雕塑的面粉团,所以很麻烦。”徐晓莉说,小孩子非常喜欢动手,没想到今天朱老师还亲自给孩子们带来了专用雕塑泥,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泥塑创作。

  成都晚报记者 刘奕 何亚男 摄影 曹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