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广告图.jpg
  • QQ截图20151124152949.pn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文明网区县联盟

[四川] 妇女居家灵活就业 就业和产业发展“双赢”

发表时间:2012-07-31 09:16 来源:成都文明办 责任编辑:李立光

  

  郫县绣娘技能展示 

  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妇女就业意愿为出发点,深度挖掘了传统优势手工项目的就业潜力,成都市将做好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工作作为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路径,坚持以建立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和培养人才队伍为抓手,形成了妇女居家灵活就业与传统优势手工业联动发展的新模式,成为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和惠民产业。

  【面上综述】

  在充分利用传统文化地域资源的基础上,尊重广大妇女迫切希望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就近就业的意愿,成都市将推动传统优势手工业发展作为引导和帮助灾区妇女、农村留守妇女、失业失地妇女、残疾妇女、单亲家庭妇女、中老年妇女等就业困难群体就地就近灵活就业的重要渠道,挖掘了10余个适宜女性居家就业的传统手工产业项目,先后打造了郫县蜀绣、新都棕编、崇州藤编、双流草编(竹编)等9个具有传统优势产业的市级示范基地和23个各具特色的县级示范基地,探索了建立各类适合发展的就业促进模式,有力地促进了失地失业、灾区妇女就近规模就业,并影响和带动了旅游观光、会展、文化创意等相关产业,形成了别具特色的绣娘织女经济产业链。

  【政策点击】

  找准重点 

  打造居家灵活就业项目

  为找准适应妇女需要的就业模式,通过与相关单位联合开展《成都市农村妇女就业意愿与对策调研》、《农村妇女及家庭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及对策建议》等深度调研,成都市妇联了解到越来越多的失业失地妇女迫切愿望家庭、就业两兼顾,及时调整了就业工作的重点,将女性灵活就业示范基地试点建设作为就业工作的重头戏大力推进。

  传统优势手工业以其投入少、就业方式灵活、传承文化、绿色环保等特点,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先后确定和建立了郫县蜀绣、都江堰刺绣、新都棕编、崇州藤编、双流草编(竹编)等9个具有传统优势产业的市级示范基地。其中郫县安靖蜀绣基地发展迅速,基地成效明显。并结合实际,探索了各类适合发展的“公司+基地(协会)+绣娘”的促进模式。

  建立机制 整合资源

  推动传统优势手工业迅速发展。

  成立了“成都市居家灵活就业联席会”,形成了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合力推动的工作推进机制;各地妇联还积极推动建立刺绣、棕编等行业协会、蜀绣商会,形成了连接人才、产业、研发、市场的联动发展机制;通过培育锦华馆、锦上绣等中高档品牌企业10余家龙头企业,设立市(区)县财政预算范围内的专项资金,逐步建立了政府扶持、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推动了以蜀绣为代表文化产业迅速发展,部分产品跨入高端奢侈品市场。

  强化技能培训 积极推广成果

  为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成都市妇联会同成都市人社局坚持开展了为期30、60、90天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定颁布了《四川省蜀绣刺绣工职业标准》,并编印了《蜀绣》职业技能培训教材,还先后举办了5次较大规模的职业技能比赛。另外,积极策划各类宣传造势活动,打造品牌产品,扶持龙头公司。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为契机,以“绣”为媒,成功举办了两届非遗“国际刺绣节”。

  迄今,成都市已经建立了蜀绣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蜀绣产品创新研发中心,在宽窄巷子、香格里拉、红星路35号等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区建立了集产品研发、市场推广于一体的“锦华馆”、“锦上绣现代蜀绣馆”等展馆,研发蜀绣新产品10大类、30余个品种,仅郫县安靖镇就已建有蜀绣大师工作室5个、具有一定规模的蜀绣工作坊10个、家庭绣坊200多个,很好地解决了灾区妇女和基地人员产品的出路问题,也培养了一批女性创业带头人。

  【点位巡礼】

  郫县“蜀绣之乡”

  形成各层次绣娘人才库

  傍着河流,倚着浓荫,“绣娘”们一字排开,坐在架前一针一线雕琢工艺。在郫县安靖镇蜀绣工场,这个场景经常可见。郫县安靖镇是蜀绣的发源地之一,“家家绣女、户户针工”,素有“蜀绣之乡”之称。近年来,妇女居家灵活就业与蜀绣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结合,大力发展“绣娘、织女”经济,让蜀绣焕发出勃勃生机,成功探索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思路。

  在人才培养方面,安靖镇不断扩大刺绣队伍,完善蜀绣人才的使用、竞争和激励机制。镇域内现有3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4名蜀绣传承人,通过多种形式共举办35期蜀绣技能培训班,培训4526人,其中有215名绣娘通过技能考试取得成都市人社局颁发的初级职业资格认证,有44名绣娘取得中级职业资格认证,现有700余名绣娘长期从事刺绣工作,已形成高、中、低各层次绣娘人才库。

  【创业就业故事】

  在家绣出精美蜀绣作品

  传承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

  汶川地震后,正在外地打工的雷晓虹不得不返回都江堰老家,一边照顾家人,一边帮助家里办理灾后重建的各种手续。全家的开支都来自丈夫的打工收入,面对越来越大的经济压力,她自己也犯愁,“要是有份可以在家挣钱的工作就好了!”后来,听说在“勤俭人家”里要办一个学习班,免费教授蜀绣技能,雷晓虹一下子被激发了兴趣。蜀绣免费学习班开班,不用花一分钱,培训的老师、练习用的画作、绣作用的线和布,都由妇联和蜀绣公司提供。更让她觉得方便的是,学会蜀绣后可以把作品带回家做,由蜀绣公司统一收售。“既可以照顾家庭,又可以挣钱,对我们来说两者兼顾了。”

  雷晓虹与其他姐妹们一起,用3个多月的时间学会了蜀绣这门技艺。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里,她们就能在家里凭借自己勤劳灵巧的双手,绣出精美的蜀绣作品。

  目前,都江堰蜀绣创意文化基地正在建设,都江堰正在实施蜀绣初级培训,雷晓虹积极协助培训老师,挖掘蜀绣人才,为初学的绣娘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把蜀绣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好、发扬好,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  

  妇女居家灵活就业

  解决了一个群体就业的难题

  “既想离家近,方便照顾家人;也想工作挣钱,贴补家用。”这是不少农村留守妇女、中老年妇女等居家妇女群体就业的出发点和矛盾点。但是这个矛盾在成都市探索居家灵活就业的模式下化解了。在社区或者在村里,经常看到妇女走上几步路或者骑一段自行车就赶到了居家灵活就业基地工作。如遇家里有急事,随时可以赶回照应,甚至可以把工作带回家做,按时交工就行。并且这些居家灵活就业项目发展的大多是蜀绣、棕编、竹编等传统手工业,这样就形成了妇女居家灵活就业与传统优势手工业联动发展的新模式,既解决了一个群体就业的难题,满足了妇女增收的需求,又较好地保护和传承了传统文化,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实现了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