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广告图.jpg
  • QQ截图20151124152949.pn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文明网区县联盟

成都坚持发掘民族记忆保护精神遗产 共筑最美中国梦

发表时间:2013-08-28 07:45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李立光

  

四川清音《天府锦绣》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的DNA,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是走向未来的根基和源泉。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研究院)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保护、传承和发展成都市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是人类的智慧结晶,非遗中心极其重视非遗传承人的主体作用,为他们的传承活动提供良好的平台,培养更多的接班人;同时,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社会功能,积极开展非遗走进市民、走进校园的活动,让非遗真正成为百姓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另外,非遗中心还利用本土非遗项目资源,精心编排了古琴《流水》与四川清音《天府锦绣》等舞台表演艺术,在实现非遗的活态传承、创新传播形式上做出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发掘民族记忆,保护精神遗产,这是每一个华夏子孙当代的文化使命,也是实现中国梦扬帆起航的力量。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中国梦

  程永玲 见证四川清音的辉煌

  程永玲,著名四川清音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四川清音代表性传承人。师从李月秋,1961年毕业后到成都市曲艺团演唱清音,擅长演唱小调曲目,代表作《六月六》《幺店子》《蜀绣姑娘》等。作为半个世纪以来四川清音艺术继承发展的重要代表性人物,程永玲见证了四川清音的辉煌。

  清音跟她的生命一起成长

  1958年,报纸上刊登的一则成都市戏剧学校招生的消息吸引了程永玲的母亲,消息说考上的学生由国家解决生活费。她对程永玲说,你从小爱唱爱跳,去考吧。那年程永玲11岁。她非常轻松地被录取了,成为首批学员。陪考的哥哥程永超也凭着嘹亮的歌喉一起考了进去,后来成为著名相声演员。在学校,程永玲总觉得自己与别的孩子不一样,别的孩子偷懒,她不敢;别的孩子逃课,她不敢。程永玲是班里唱得最好的,功练得最好的。

  1959年,文化部搞了一个全国曲艺青少年进京演出,程永玲被选中,学了李月秋一出《小放风筝》就去了北京。在民族文化宫、人民大会堂演出,最后被选到中南海演出,程永玲的演出得到了从中央领导到普通观众的喜爱。从北京回来,程永玲俨然成为成都艺术界一个人见人爱的小童星。

  师承一脉“传、帮、带”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清音是很红火的,这都是因为程永玲的老师李月秋。说起四川清音,李月秋是绝对无法绕开的人物。程永玲还清晰记得第一次见老师的情形:“她穿着一袭花旗袍,长长的头发用一条红丝巾系在脑后,举手投足,风韵十足,我当时就看呆了,心想,她好漂亮啊……我对四川清音的认识非常粗浅……但我被她的美丽深深吸引了。”

  被老师的美和艺术震撼了的程永玲觉得老师是那么遥不可及,但几次大课下来,刻苦、认真的程永玲引起了老师的注意。最后程永玲和另外一位姐妹有幸成为李月秋的亲传弟子。程永玲从此也多了一个家,生活上得到老师照顾,更难忘的是老师在艺术上毫无保留地传授。程永玲说:“那时的学习方式是一个个曲目教,口传心授,这样的教法印象特别深。她一点都不保守。”老师的为人,对学生无私的传授深深影响了程永玲,后来她在技艺最成熟之际被任命为成都市曲艺团团长,也按老师的做法,让出舞台,认真培养学生,扶持后来者。程永玲清楚地知道,如果没有老师的“传、帮、带”,就没有她的进步和成绩。

  创新成就大家

  50年来,四川清音表演艺术家程永玲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促进了清音在新时代的发展,是四川清音的里程碑式人物,是继李月秋之后四川清音当之无愧的代表人物。中国曲协主席、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认为:“程永玲把四川清音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但是一个曲艺表演家、教育家,同时也是优秀的团体管理者。中国文联授予她‘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程永玲当之无愧!”回顾四川清音的发展,创新是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而这一点在程永玲身上体现得最为充分。她在继承李月秋的清音艺术基础上,顺应了时代要求,在传统“哈哈腔”基础上,吸收美声学派“花腔女高音”之长,进而扩充了清音“哈哈腔”的音域,让“哈哈腔”旋律上行下行更为自如清脆;她与中央交响乐团合作,空前地提升了清音的艺术品位;她多次出访国外,把清音艺术的光彩向世界展示……她博采一切为清音有用的营养,让清音与时代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