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广告图.jpg
  • QQ截图20151124152949.pn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文明网区县联盟

肖家河社区书记:社区工作千条线,就要让线不打结

发表时间:2014-04-30 07:39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李立光

  

王亚西(右)与志愿者交流

  0.33平方公里,肖家河街道兴蓉社区的区域面积。这里分布着多个院落、数千户家庭,在兴蓉社区党委书记王亚西的眼里,“0.33平方公里”就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兴蓉社区是一个老社区,然而用街坊们的话来说,这里散发的和谐气息,有着深厚的邻里亲情。而这些,都不得不提及12年如一日,如不停歇的陀螺一般,用无声行动书写“一切为了老百姓”深厚情怀的社区书记王亚西。

  一次又一次的“第一次”

  “民意诉求是与时俱进的,社区工作需要聆听群众的声音,需要创新”

  “李伯,院落自行车停放问题调解后,最近情况如何?”“张孃,这几天天气变化大,早上晨练多加件衣服。”……4月25日,和平常一样,王亚西早上8点就出了家门,在上班沿途就开始民意问询。对她而言,工作不是朝九晚五,手机24小时保持开机,只要有需要,邻里街坊一个电话,即便是深夜,王亚西也是义无反顾地鞋子一换就出门。

  初来兴蓉社区的那年,王亚西39岁,如今12年过去了,很多当年的孩童已为人父母。不变的,是不忘初衷“一切为了老百姓”的情怀;改变的,是一次次基层社区服务的创新与突破。

  “社区工作千条线,我们要做的,真的很平凡,也很平常,就是要让线不打结。”在基层社区服务创新中,王亚西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实干派”。12年里,王亚西和她的团队试水了多项社区管理与服务基层的“第一次”。

  第一次,创新基层治理机制,建立社区“三三制”社会治理结构;第一次,推行“和谐家庭”、“和谐院落”评选活动,提升区域和谐;第一次,试水全国首例“院落有公章”;第一次,以“三驾马车”为轴心“拉动”社区居民自治……“民意诉求是与时俱进的,社区工作需要聆听群众的声音,需要创新。”在诸多“第一次”中,王亚西感触最多的是“院落公章”的试水。

  为努力创新社区院落自治,兴蓉社区创造性地给每个院落制作了一枚“院落公章”,将就业、低保、住房保障申请评议等数十种社区证明材料认证权限下放给院落议事会,还赋予院落收集民情民意提议权、自治事务决议权等,该社区由此而成为全国首个有“院落公章”的社区。

  “这枚公章其实是群众民意共识的最直接体现。”然而,在推进之初,由于没有前例可借鉴,王亚西和她的团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经验可以参照,我们就挨家挨户地发问卷、做调查,对原有方案进行修改。”王亚西告诉记者,如今,这枚直陈民意的“院落公章”,已能用于亲属关系、婚姻关系、收入情况、就业情况、低保评议、住房保障申请评议等民生事项的前置审批,使用过程中要接受基层群众以及街道、社区的监督。“院落公章”获得了群众的高票认同,但让王亚西感慨最深的,则是老百姓不断升温的社区院落事务参与度。

  “雷打不动”的例会

  已经运行几年的社区问题分析会,成为了聆听群众声音的一线平台,其民生问题办结率一直都保持在98%以上

  在兴蓉社区,有个“雷打不动”的例会——社区问题分析会。作为社区“三三制”零距离直面老百姓的平台,每周分析会上,只谈问题、谈解决方案,能办的立即办,不能办的限时拿出办法。这个已经运行几年的问题分析会,因其能办事、快办事,成为了开门纳言、聆听群众声音的一线平台;而这个平台的民生问题办结率,一直都保持在98%以上。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王亚西心里,民意就是衡量工作的唯一尺子。12年里,这把尺子不断地延伸出为群众服务的广度与深度:她曾经在街道办事处的指导下组建注册成立“兴蓉便民服务公司”,推荐引导失业人员340余人谋出路;她曾经帮助5名刑满释放人员重新就业,让两个面临婚姻破裂的家庭重获温暖,1名失足青年戒毒成功;她曾经成立“爱心帮扶小组”,帮助1名都江堰受灾女大学生完成大学学业……

  去年11月,作为成都市社区社会组织建设“三社互动”社区社会管理综合改革社区试点单位之一,兴蓉社区迎来了市民政局专家组的考评验收,最终获得成都市“三社互动”社区社会管理综合改革社区第一的荣誉。

  “三社互动”即社区、社团、社工互动,是民政部在全国推行的一种新型的社区治理模式。在兴蓉社区0.33平方公里的区域里,这样的新型社区治理模式正得到生动地注解。

  眼下,在王亚西和她团队的多方奔走之下,兴蓉社区已成功孵化培育出“晚霞驿站助老惠民文化服务中心”、“兴蓉服务社”两个社会组织。与此同时,这两个社会组织还“衍生”出数十个专业服务组织,服务范围涵盖了水电维修、电器维修、老年维权、文化娱乐等,而在“一盘棋、同协力”的参与模式下,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志愿服务的阵列之中,成为社区服务志愿者。

  “这是今天承接的第三个活儿。”采访这天,正逢“康师傅维修队”在院落维修化粪池井盖,维修队领队康纪勇是一名下岗工人,言及眼下的工作,康纪勇感慨万端,“社区为我们搭的这个平台,既能为街坊邻居排忧解难,又能给像我们这样的低收入家庭提供新收入来源,干活也带劲。”

  有了“康师傅维修队”,社区各个院落小修小补的事就有了专业队伍,房屋防水、修剪枝叶、管道疏通……自去年成立以来,“康师傅”已经接了几十个维修项目。“价格比在外面请工人维修要实在许多,同时能为街坊带来收入,这个群众服务平台办得好,一举两得。”社区群众交口称赞。

  王亚西探索的基层服务模式,其根本是将“民生”紧贴“民意”,让社区服务不仅仅停留于单向的“输血”式给予,而是通过机制的创新,让各方民意诉求实现一个平台的整合,从而实现“1+1>2”的联动效应,让社区可持续发展。 

  化疗时“一个人的战斗”

  被诊断出横结肠恶性肿瘤后。王亚西给老公交代的第一句话竟是“不要给街坊邻居说,免得他们担心。”

  事情发生得很突然。2011年10月,经检查王亚西被诊断患有严重的横结肠恶性肿瘤。突如其来的诊断结果,让王亚西有些猝不及防。稍稍平静下来,王亚西给老公交代的第一句话竟是“不要给街坊邻居说,免得他们担心。”

  年底的两个月,往往是社区最忙的时候。带病坚持工作两个月后,王亚西才悄悄前往医院,进行了手术并接受化疗。“好几天没看见王书记了,她到哪儿去了?”最终消息还是不胫而走,在打听到王亚西病情之后,很多社区居民们自发到医院看望并给她加油打气。

  “当时,诊断出来前的几个月,就听说她身体不适,那段时间她太忙,没去检查,最初还以为是小病。”虽然手术过去已有两年多,但每提及王亚西的健康,汤婆婆就一脸心疼——在她和居民群众的眼里,王亚西早已亲如家人。

  而最让汤婆婆感慨的,是术后首次化疗当天,大院举行迎春晚会时,王亚西的丈夫带着扬琴,在晚会上的“突然”出席。“在做手术之前,我们就约定好了,迎春晚会上叫我丈夫为晚会做扬琴伴奏,没想到当天我会躺在医院,但约好的咱就不能改。”当晚7时,躺在医院化疗室的王亚西开始上药,化疗过程让她疼痛难忍。而此时,婉转的扬琴声如期在社区院落悠扬响起,丈夫在第一次化疗时的“缺席”,反倒让王亚西踏实……

  术后第一次化疗“一个人战斗”,王亚西谈及自己的决定,显得云淡风轻。“兴蓉社区是我相守了10多年的家,群众的事儿,就是家里的事儿,因为我自己也在收获,收获的是社区老百姓发自内心的信任与关爱。”

  在王亚西的心里,老百姓的事儿比天大,她曾推荐给同事们一首歌,名叫“一切为了老百姓”。歌词如同她的心迹与行动:有一句话儿要牢记在心中,我们都来自老百姓,我们就该为你多做些事情,为了你的工作,为了你的家庭,为了这好生活,更舒心更稳定…… (缪琴  马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