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广告图.jpg
  • QQ截图20151124152949.pn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文明网区县联盟

用文化供给涵养乡村“精神文明”

发表时间:2015-08-18 07:09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李佳颖

  8月14日,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浙江湖州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中央文明委副主任刘奇葆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大力推动农村文化繁荣发展,加快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保护好农耕文明、乡土文化,努力使农民文化生活美起来。(8月14日,《新华社》)

  美丽农村建设,物质水平已经相对丰盈。通过近些年来国家不断对于农村地区加大扶持力度、加强产业引导、提升基础设施投入,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农村,正在展现着前所未有的物质风貌。高楼大厦,新房新屋,代替了原来的农村危房,人们再也不用高呼“安得广厦千万间”;水泥马路,寸寸畅通,致富之路,大部分都不再堵塞,居民与外界的联系,不用“翻山越岭”的步行;而家庭使用工具和代步工具的改善,社会生活水平的提升,更是让我们的生活,看似一切无忧。

  然而,物质水平的提高,带来了我们生活上的富裕,也带来了部分群体的信仰丢失。当对于物质的迫切需求消失,那些属于经典和传统的戏曲慢慢的退出年轻人的沿线,那些没有经历过苦难日子的下一代,容易在丰沃的物质条件中,丢掉了艰苦奋斗精神,沉迷在电子游戏中,不能自拔;社会的浮躁,极容易引发人们心情的暴躁,进而导致,一言不合,就会大打出手。

  物质上的匮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空虚。从小处讲,精神上的空虚,容易带来个人性格上的暴躁和行为处事上的随心所欲,进而影响日常生活;从大处说,精神上的空虚,极容易让物质也变成了一种“罪恶”,若是精神水平没有和物质水平同频共振,就会造成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建设美丽乡村,是要建设一个令人们感到幸福、文明程度很高的乡村。然而,当前我们面临的现状就是,我们的物质水平已经足够,但是我们的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却相对空虚。

  对症下药,公共文化服务是解决农村建设过程中“精神空虚”问题的良方。乡村得以延续并且健康发展,短时间看是靠经济水平,长时间看则要靠农村的文化氛围。在古代,乡村的文化大都比较分散,如那些分散在大家族里面的家规家风,如那些乡贤们撑起的舆论导向,如那些吸引着游子们的乡愁,这些分散的乡村文化,无形中制约着社会的正常运转,让社会有了道德秩序,进而乡村不乱,并且很有文化吸引力;在现代,这些曾经分散的文化,已经通过各种收集和系统性的整理,变为了一种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农村书屋,优秀文艺作品下乡村,这些优秀的公共文化服务输出,将是美丽农村,获得精神上的提升和气质上的转变的绝佳“良机”。

  文化可以强国,更可以美化一个乡村。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输出,用文化涵养乡土气息,乡村精神层面提升了,精神文明水平提升了,才是真的“最美”。(冯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