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广告图.jpg
  • QQ截图20151124152949.pn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文明网区县联盟

锦江区90岁老兵忆抗战史:不惧牺牲 驱逐日寇

发表时间:2015-08-12 14:22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李立光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炮声轰鸣,硝烟弥漫,中华民族陷入危难。国难当头,1940,年15岁的郑国忠参加八路军在山西跟随洪赵游击支队开展游击战,还是个孩子的他担当起了民族脊梁浴血奋战。

  今年90岁高龄的抗战老兵郑国忠,虽患有脑梗且行动不便,但当笔者见到他时却发现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精神矍铄,目光炯炯。那段藏在他心灵深处的战场记忆,在尘封了70年后被再次打开,把我们带到了抗战前线。

  参加游击战 热血报国

  郑国忠的家乡在山西,抗战爆发那年他不过是一个不谙世事的12岁小孩,他本该学习、玩乐,却因日军侵袭不得不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在谈到为什么参军抗战时郑国忠激动的说:“我打心底里憎恶那些侵犯中国国土,打破我们宁静生活的日本人,我总想着我要为国家做点什么。”

  抗战爆发后,八路军一一五师挺进山西,1940年,一一五师陈士榘支队扩充队伍,并改名一一五师独立洪赵纵队。那年郑国忠的哥哥率先入伍并加入了牺盟会,受到兄长影响又恰逢支队扩充队伍,振奋了15岁的郑国忠,一心想着要为国效力的他毫不犹豫的加入了洪赵纵队。

  加入洪赵纵队前,郑国忠没有上过军校,也没有摸过枪,他一边打游击一边自学军事知识和技能。他说:“我们打游击都是白天休息,晚上转移,晚上睡觉也从来不脱衣服,只要有情况,随时准备走。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进我退,敌退我追。”郑国忠在每一次实战中积累经验,利用休息时间练习,一心想着击退日本鬼子,不敢有丝毫懈怠。

  不怕牺牲  与日军抗战到底

  “我第一次与日军交锋,便是遭遇了日军的埋伏,当时日军在山上向山下扫射,我们对地形熟悉,人也比日军多,立即找到有利位置开始反攻,就拿着步枪对着敌人的机枪硬是把鬼子打跑了。”郑国忠自豪的说。

  1944年,日军集结了两万兵力向湖山发起攻击,洪赵支队参与战役。“那时候我们的装备不行,子弹也不多,但我们能发动的游击队伍多。他们派来两万兵,我们可以号召起20万人的游击战队跟他们打,没有人害怕他们。他们正面袭击我们就撤退,让他们无人可袭,在下雨下雪或晚上睡觉时,放松了警惕,我们再打他们个措手不及。打起来了战士们便血战到底。”

  “‘隐蔽’我只听见耳边传来了一声呼喊,紧接着日军的机枪咚咚咚的朝我的方向扫射,我连忙卧倒,子弹立即如雨点飞来,我的战友在我的正前方,我眼看着他被子弹穿破胸膛,鲜血四处飞溅,他倒在我面前,我叫着他的名字,却再也听不到他的回应,他的鲜血把我的衣衫都浸红了……”郑国忠说到这个场景时声音有些颤抖,似乎这是他记忆里不愿提及的伤痛。虽然每一位士兵在上战场时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但看到一同出生入死的战友死在身边,更宁愿那个牺牲的人是自己。湖山战役持续了15天,总参战人数多达20万人,洪赵支队就牺牲了一半以上。正是大家不怕牺牲,英勇抗战才使这场战役取得了胜利。

  团结一致 群众为抗战提供物资支持

  郑国忠说:“当时的政策是打游击战要调动群众,走群众路线,全民抗战。我们保护群众也依靠群众,粮食、衣物等全靠百姓资助,好多人宁愿自己吃不饱也要把粮食留给我们。群众经常为我们送信传递情报,还经常为我们做饭。我们我们部队到哪里也帮着群众干些活,比如帮他们挑挑水,干干农活,有时还会在群众中开展一些训练,教大家怎么打枪和防御。”当时的军民情就像是鱼水情,相互依存、荣辱与共。

  1945年8月15日,郑国忠正在玉米地里午休,村子里传来喜悦的呐喊:“日本投降啦,抗战胜利啦,我们把鬼子打跑啦!”郑国忠立马从玉米地里跳出来,兴奋的同战友一起冲向了日军的阵地,缴了他们的枪炮,还占领了炮楼。“感谢百姓,我们胜利了!”郑国忠和战友们登上炮台感激的向群众呼喊。

  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我们也早已远离了战争。郑国忠最后向笔者说到:“现在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都是大家用牺牲与鲜血换来的,我很珍惜和平的生活,抗战对于你们而言只是历史,对我而言却是我人生的一部分,是我无法忘却的记忆。”

  发挥抗战精神 团结一致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回顾和思考进行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抗日战争的胜利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这一伟大胜利,也是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的重大贡献。

  纪念抗战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警示未来,采访抗战老兵是更细致的了解历史,也是向他们在抗战时期的艰苦付出致敬。在这段历史中,中华儿女团结一致,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共赴国难。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抛头颅洒热血,同仇敌忾谱写了一曲全民抗战的伟大诗篇。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抗战已经胜利了70周年,80后、90后正在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回望历史,我们是否有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斗争的信仰,我们又是否能在国家危难之际挑起民族的脊梁?

  今天,我们面临着经济发展和民族振兴的新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形势与众多挑战,要在新的历史机遇中立于不败之地,唯有发挥在抗战时期的自强精神,团结一致凝聚民族力量,共同为实现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奋斗。 (陈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