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广告图.jpg
  • QQ截图20151124152949.pn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文明网区县联盟

成都打造志愿者全媒体平台 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

发表时间:2014-05-12 13:43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周娜

    成都文明网讯 成都市按照中央文明办、四川省文明办要求,立足民生需求,以专业化社会化志愿服务项目为载体,整合社会资源,创新体制机制,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协同、志愿者广泛参与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搭建成都志愿者全媒体平台、成都云公益发展促进会、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三大志愿者管理平台,注重培育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开展专业化志愿服务活动,扎实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 

  创新打造成都市志愿者全媒体平台

  成都志愿者全媒体平台,是由成都市文明办打造的集志愿者管理、发动、组织、参与、宣传“五位一体”的全媒体互动平台。以微博、网站、报纸专版和杂志为载体,以项目策划为抓手,大力践行志愿服务,积极传递社会正能量。

  (一)组织实施十大系列志愿服务活动。

  自2012年以来,成都志愿者全媒体平台策划和组织实施了服务中心工作、“文明成都文明人”、关爱农民工子女?名师一堂课、关爱留守儿童、关爱山川河流、情系灾区?集结大爱、关爱农民工、关爱老人、帮难济困和社区志愿服务十大系列志愿活动。

  一是服务中心工作,策划实施大型活动志愿服务。围绕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和服务2013财富全球论坛、世界华商大会,实施“文明成都文明人”公共文明行为引导志愿服务项目,开展“拒绝中国式过马路?我带头”、“成都式排队11号行动”共35次,发动近5000名志愿者参与,引导市民自主、自觉文明排队,展现城市文明形象。围绕二环路改造、北改工程和天府新区建设,实施“千人年夜饭”、“新年送关爱”等志愿服务活动。

  二是加强人文关怀,组织开展老幼弱残关爱志愿服务。创新实施“爱聚重阳 敬善敬美——向金婚致敬”重阳节志愿服务活动,发动志愿者近千人,向全城500对金婚老人和60岁以上的老人开展尊老爱亲志愿服务活动。连续3年实施“名师一堂课”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邀请优秀教师和文化名人志愿者为6000余名农民工子女讲课。开展“邻里守望 温暖新春”志愿服务活动,为社区老幼弱残发放“爱心联络卡”、“邻里温暖卡”,进行结对包户和楼门互助。实施关注芦山地震灾区儿童成长的“彩虹计划”,建成“彩虹图书角”3个,为2400余名受灾儿童提供各类图书近6000册。组织全国8座城市8家都市主流媒体联动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奇妙博物馆之旅”大型公益活动。

  三是围绕生态建设,着力开展关爱山川河流志愿服务。实施 “绿色水岸?清流万家”都江堰生态环境保护志愿服务项目,成为中央文明办2013年百个关爱山川河流重点项目之一。2013年开展环境保护宣传、防护设施关爱、生态农业普及、绿色生活方式引导、干流支流绿岸等十大系列的保护山川河流志愿服务行动,组织实施主题志愿服务活动近百次。

  (二)完善成都志愿服务信息平台建设。

  成都志愿者网站集志愿者动员、招募、注册、培训、项目发布、需求对接、活动展示、服务评价等功能为一体,已开放超过1万4千个管理账号入口。各区(市)县文明办、各社区、各志愿服务联席会成员单位均有管理帐号,拥有相应的志愿者审批、活动审核、信息发布等权限。目前正逐步完善成都志愿者网功能,新增志愿服务组织、公益慈善类组织、社会服务机构接口,拟开发建设志愿服务记录模板和服务质量评价模块,以统一的内容、格式和记录方式,对志愿者的服务进行及时、完整、准确的记录和评价。依托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在成都志愿者网探索建立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系统,调查统计和了解掌握社区志愿服务的各项需求。

  (三)注重社会发动和联动宣传。

  整合利用成都志愿者官方微博、成都志愿者网、成都晚报志愿者专版、《成都志愿者》杂志,形成全媒体“分—时—天—月”联动宣传,可针对不同层面的受众实现信息精准传递,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传播立体化。近两年,成都志愿者全媒体平台挖掘和宣传的志愿服务典型“仁义哥”王冬、“锤子哥”高志强等,先后吸引了包括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网、中新网和中国日报网等30余家主流媒体的广泛报道,形成了宣传成都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良好声势,坚定了广大市民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信心和决心。

  专业建成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是公益组织、社工人才和专业志愿服务项目发展的综合支撑平台。

  孵化培育志愿服务组织。

  以“服务公益团队,共享资源平台,致力城市幸福”为核心理念,打造成都的“公益组织和社工人才之家”,主要为成立初期的志愿服务组织提供办公场地、项目指导、能力建设等支持,不断提升公益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服务城乡社区居民的能力和水平。2013年,首批15家萌芽期和14家成熟期公益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完成日常孵化、能力培训和落地服务,共为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等不同群体开展志愿服务项目56个;第二期49家公益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已通过评审并正式入园接受孵化。目前已启动招募第三期入园机构。

  实施专业化社区志愿服务项目。

  一是实施“助力安居梦想,关爱保障房小区”志愿服务项目。通过对中心城区7个保障房小区的住户构成、管理情况和服务需求进行调研,在紫气东来、皇经嘉苑、慧苑保障房小区分别以关爱空巢老人、关爱未成年人、邻里互助为主题,以提供办公场所、给予项目补贴的方式,引入专业公益组织实行“一对一”服务对接,每个小区长期派驻社工,按照需求调研、项目策划、项目发布、志愿者招募、志愿者培训、提供服务、服务记录的规范流程开展活动和提供服务,并探索建立长期帮扶机制。

  二是实施“月亮集市”、“勇敢爱”等助残志愿服务项目。联合海缘残障公益发展中心等助残机构组建助残志愿者服务站,常态化进社区开展“月亮集市”专业助残类创意集市活动,现场展示残障人手工制品、书法等,每次参与活动的社区居民近千人,增强残障人的经济收入和社会适应能力,弘扬“残健共融,快乐互惠”的社会风尚。实施“勇敢爱—缘来是你”残疾人相亲联谊活动,现场50余人参加,邀请有才艺的残疾人进行表演,并鼓励嘉宾讲述勇敢爱的故事,活动颁出牵手成功奖、最佳人气奖、最佳默契奖及最佳勇气奖,帮助残疾人树立交友自信和生活信心。

  三是实施成都益行系列“蓝色行动”。联合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公益组织,发动上千名志愿者参与,通过在展厅、广场、餐厅、机场、高校、电影院、公交车等人流量集中地点,覆盖全成都,开展主题画展、公交线路变蓝行动、四川电视塔亮灯仪式、爱心义演、高校巡展、“来自星星的你”等系列主题活动,传播自闭症知识,呼吁公众关注自闭症群体,帮助自闭症患者更好的融入社会。

  搭建全市社区志愿者培训指导中心。

  依托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培训导师团队,建立健全成都市志愿者分级分类培训制度,构建市、区(市)县两级志愿者培训平台。成都市级社区志愿者培训指导中心,拟于5月内完成正式注册程序。一是培育一批骨干志愿者并给予结业认证。二是组织好志愿者岗前培训。三是指导民政、教育、人社、卫生、环保、司法、科协、工、青、妇、红会等相关部门及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加强志愿者培训。四是组织好专业志愿者培训(如医疗陪护、自我防护技能、应急救护知识、突发事件抢险救援、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等)。五是完善志愿者培训档案记录。跟踪掌握志愿者接受培训、参加服务的情况,将志愿者接受培训的情况记录在成都志愿者网个人志愿档案中。

  整合建成成都云公益发展促进会

  “云公益”云聚公益力量,培育公益团队学习借力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让公益人人可为、时时可做、点点可行、处处可及。现有241家公益组织入驻,分为“扶幼/青年服务”、“助残/扶老/贫困扶助”、“环境保护/动物保护/医疗服务”、“社区服务/志愿服务”、“教育/文化/培训”五大类。

  试点推进“社工带志愿者”活动方式。

  从2012年底开始策划筹备,2013年正式实施“守护天使,关爱困境儿童”第一期项目,共联合40多家政务机构公益组织,重点依托10多家专业社工机构进驻试点社区,首期参与项目的社工40余名,建立社区居民志愿者队伍,建设社区儿童友好空间,引导居民组建所在社区儿童保护委员会,发动逾万人次志愿者参与关爱服务活动。下一步第二期、第三期项目将依托中心城区400余个社区志愿服务站实现更广泛覆盖。

  举办“点赞成都公益 码上爱”新媒体运用公益项目大赛。

  大赛旨在发动市民广泛参与、踊跃扫描公益项目二维码,深入了解和点赞成都优秀的志愿服务项目,关心关注志愿服务活动,传播社会正能量,并积极奉献爱心投身志愿服务,从而培育公益机构,壮大成都市志愿者队伍。大赛吸引了成都市公益机构积极参与,共征集60个报名参赛项目,产生了35个入围项目,覆盖公共文明引导、社区志愿服务、关爱老幼弱残、扶贫帮困、环境保护、教育文化等6个方面,预计发动志愿者3万余人次。综合评选产生的“十佳公益项目”将持续开展活动1年以上。

  整合公益力量参与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

  “4.20芦山地震”发生后,云公益通过建立“成都公益圈”微信群,迅速有序有效实施“4.20公益组织联合救援行动”。通过微信互通救援、道路、物资等灾情信息,共69家公益组织加入联合救援行动,共发动志愿者6000余人次,运送救灾物资388吨抵达芦山、邛崃等灾区。 

  成都市通过培育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充分发挥其带动引领作用,组织开展各项专业化志愿服务活动,发动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壮大全市志愿者队伍。截至目前,全市注册志愿者人数约137万人,各类志愿服务队伍1万4千余支。通过引入专业化的公益组织,成都市武侯区黉门街道建立了志愿服务时间积分制度,志愿者可以通过积分到社区爱心超市换取所需物资;青羊区联合成都市义工联,建立完善“义工卡”服务记录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