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广告图.jpg
  • QQ截图20151124152949.pn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文明网区县联盟

勒紧学术不端“紧箍咒”

发表时间:2015-12-04 10:12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龚里

  记者3日从中国科协获悉,针对今年发生多起国内部分科技工作者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被撤稿、给我国科技界国际声誉带来极其恶劣影响的问题,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卫生计生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共七部门已于近日联合印发《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的通知。(12月4日 《光明日报》)

  在以往,搞学术研究的人总是身上闪耀着迷人的光环。科研工作是一件严谨的事情,科研工作人员也往往给人一种凛然正气之感。他们几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慢慢酝酿,精心调制,才有了令人赞叹的学术成就和学术修为。对于教授们、老师们,因为他们身上对学术研究的专业精深的态度,我们通常是怀有一颗敬重之心。

  现如今,“学术不端”让学术研究蒙了尘。诚信应该是任何社会生活领域通用的规则,学术领域也不例外,甚至更要遵守诚信原则,因为学术造假带来的负面影响着实严重。“学术不端”在校园,可能就会形成抄袭成风的氛围,导师都不严谨,怎么求得学生严谨;“学术不端”在国门之外,必然会给我国的学术声誉带来恶劣影响。“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没有“道”的约束,“授业解惑”但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如果没有道德底线约束,一个人的学术造诣越高,给社会带来的危害越大。

  必须要给学术不端戴上“紧箍咒”,方能化解信任危机。

  “五不准”是前置性约束。七部门联合印发《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的通知,是一种前置性的约束条件,是一种禁止的“不为”模式。“五不准”明确规定的行为,当然是学术研究人员坚决不可突破的领域。

  同时,惩罚机制也很关键。“五不准”是一种宏观的指导规范,也有匡正职业道德的意味,其中的罚则并不明确。因此,需要细化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罚机制,让潜在的学术失信者们预判到“不端”行为的后果,这既是一种威慑,也是一种事后处理规则。

  要加入道德评价。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子,他可能会因为要“面子”,而减少不当行为的发生,因为负面的东西可能会让他折了“面子”。因此,对于“学术不端”者应该造成舆论上的压力,加强学术科研人员的道德自律。其实,最严苛的“紧箍咒”就在自己心里。

  给“学术不端”戴上“紧箍咒”,才能还学术研究一片净土。连日来,“象牙塔”里的腐败事件层出不穷,这又给学术研究摸了黑。我们不能任由校园净土被无情的践踏,在人们价值多元、追求异化的多样选择中,学者们应该保持一份纯真的美好。他们往往是社会价值的引导者,不能因为一小部分人的投机行为,而丢失了社会信任。(陆风)